2024甲辰正科年屏東迎王平安祭
屏東迎王平安祭典源自東港、小琉球、南州等地的迎王祭典,這項祭典是丑、辰、未、戌三年一科舉辦,整個祭祀科儀依循古禮而行,所在居民為迎接代天巡狩的「千歲爺」到訪,八日七夜的祭典期間,整個鄉鎮溢滿了神轎、陣頭、信徒。祭儀的源頭是請王逐疫、合境安康的深意,代表著神、人、土地緊繫,獲文化部核定為國家級重要民俗文化資產。
「迎王」是深具台灣地方色彩的文化祭儀,源自盛行於閩南與台灣沿海的王爺千歲信仰,相傳唐太宗時期,溫鴻護駕有功獲封,後銜命代天巡狩時,遭遇海難而歿,成為玉皇大帝冊封「代天巡狩」的千歲爺,派至民間收煞驅瘟,人間以海神或者瘟神視之,迎送王爺儀式代代相傳,早期送請王船多將王船推送出海,但隨著外在環境改變,後改將王船拖至岸邊焚化,象徵恭送王爺「遊天河」。
臺灣的台南、嘉義、屏東、澎湖等沿海地區,因漁業興盛,在浪頭討生活的漁民仰賴王爺庇佑平安,王爺信仰虔誠,相傳每隔三年溫王爺會重返東港,人間則舉辦迎王祭典,自迎王、遶境、宴王到送王等十三個程序,歷時七夜八天。
其中,東港迎王祭典溯及清乾隆年間,一位到訪東港的道士傳授福建地區請神送瘟科儀,藉「迎王」祭典迎請與溫王爺義結金蘭,奉玉旨代天巡狩的千歲爺至地方遶境,以代天巡狩大千歲及眾神的神威,弭平地方上邪祟、瘟魅、疫疾,自此,地方沿襲自清朝流傳下來的百年科儀,祭典儀式豐富,自造王船、進表、王馬、轎班……深具文化、宗教、人文的獨特性與在地性。
三地的迎王平安祭典程序大致相同,主流程概約為十三項程序,包括:「角頭職務輪任」、「造王船」、「中軍府安座」、「進表」、「設置代天府」、「請水-恭請王駕」、「過火安座」、「出巡遶境」、「祀王」、「遷船遶境」、「和瘟押煞」、「宴王」、「送王-燒王船」。流程一至五是前置作業,六至十三才是迎王期間的活動。
小琉球三隆宮在民國十四年(1925)自東港東隆宮迎王活動獨立出來,舉辦自己的迎王祭典,由於地緣環境的差異,小琉球三隆宮的迎王祭衍生「逡港腳」、「遊縣吃縣遊府吃府」、「攔轎喊冤」等深具地方特色的民俗。